第四阶段:逆变器的未来,光储融合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 从目前光伏逆变器发展水平来看,当前产品的最大效率已经达到了99%,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损耗方面,短期内可能会接近性能的天花板。
此次三峡集团对纤纳光电的投资是践行集团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纤纳光电是新型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组件及相关高端装备的全球领军企业,是钙钛矿太阳能组件效率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纤纳光电首席执行官姚冀众博士表示,三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本次投资不仅是对纤纳光电钙钛矿技术的认可,还能加速光伏行业自身的拓新,有助于未来能源转型。三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志明表示,纤纳光电是一家以创新技术驱动行业未来发展的创业型公司,具有一支年轻、高学历的技术研发团队,他们自主知识产权的钙钛矿技术已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为我国在第三代光伏技术的竞争中打下了良好基础。近期,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旗下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纤纳光电)宣布,三峡资本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注资纤纳光电。据介绍,本次合作主要围绕钙钛矿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应用领域,双方将结合各自在行业内的专长,积极探索钙钛矿光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可能性在这近4年时间里,李河君和汉能的高管们也做出了深刻反思,资本与产业的共舞如何才能和谐完美、相得益彰?对资本市场的敬畏如何在市场经营和公司治理中贯彻始终、落到实处?在停牌危机之后,汉能薄膜发电连续三年实现了业绩增长。
汉能移动能源北京总部位于郁郁葱葱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侧,庞大的办公楼群外墙覆盖着汉能自家生产的薄膜发电产品,在太阳底下泛着光。届时,源于一场巨额做空而被停牌近四年的港股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就将成为历史。赛题真实是本项竞赛的一大特点,组委会鼓励参赛者根据赛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适用性的作品。
对于竞赛的持续发展,崔院士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竞赛紧追技术潮流,发挥良好的工程示范和理念传播作用,不断推动和普及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自本届竞赛开赛以来,吸引了全球936支团队报名参赛,组委会共收到提交作品200件,作品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较往届有较大的提升。建筑整体造型以粉墙黛瓦为色彩基调,营造温暖的宜居氛围。获奖作品对研学基地、星空驿站有着很好思考,在表现形式上与主题呼应,规划布局合理,建筑技术各有特色。
评审会后,专家们还参观了吴江同里湖畔的中达低碳住宅,这是2011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的实地建设项目,以东南大学作品垂直村落为基础,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深化设计、台达集团出资建设。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集成技术、绿色生态技术、智能家居技术、健康人居技术五大技术体系,在创造良好的居住品质的同时,最大化的实现建筑的绿色、低碳、节能。
通过多轮激烈角逐,由国内外顶尖学术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最终从200件参赛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以及优秀奖多项。值得期待的是,竞赛的获奖作品将由组委会组织深化后实际建设,再一次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作为又一项建设完成的竞赛作品,中达低碳住宅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大家对竞赛成果类型不断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表示肯定。组委会将继续深化竞赛的平台作用,期待更为精彩的后续活动。
考虑谷底的架空,空间通透,契合了环境与气候。本届竞赛旨在引导呼应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激活各种乡村资源,提升乡村发展的附加值,走好乡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以阳光文化之旅为主题的2019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于4月25日在苏州同里圆满收关。杨先生在生态建筑设计方面持续多年做出开创性工作,他鼓励参赛选手们创新,并希望各具特色的生态、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在实建作品上不断应用。
崔愷院士对建设成果原汁原味儿实现方案的设计思路,以及系统化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生态技术和节能技术表示赞许。2019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支持,台达集团冠名赞助。
王建国院士参观中达低碳住宅后感触良深,看到东南团队的一等奖作品实际建设起来倍感欣慰,他也鼓励更多的未来建筑师、工程师们在学生阶段多参加竞赛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马来西亚汉沙杨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杨经文先后两届作为竞赛评审专家参与竞赛的评审,和其他专家一样,对竞赛有着特别的期许。
《风吟花舞》作品平面规划结合场地,空间组织和交通流线清晰合理,建筑功能和形态适宜南方湿热气候,利用太阳能蓄热相变、中庭采光、通风烟囱等技术调节室内环境,有效调节冬夏两季室内热舒适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作为行业智慧的共享平台、新能源应用服务平台、获奖作品的实践平台、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低碳理念的传播平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本届竞赛的评委团队阵容强大,包含:马来西亚汉沙杨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杨经文,国际太阳能学会亚太区主席Deo Prasad,台湾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宪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建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仲继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黄秋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工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冯雅。这些重量级评审专家为竞赛作品把关,确保了竞赛的学术水平对于此次与远建资产达成战略合作,东方日升总裁王洪表示:远建资产是一家颇具创新性的投资与资产管理集团,其拥有强大的资产运作能力与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此次达成的合作内容,双方将在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开发领域展开深层次合作。
此外,光伏储能在未来能源领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将为低碳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力量。近日,A股光伏龙头企业东方日升宣布,公司与远建资产集团(Providence Asset Group)达成战略合作。
而在布局全球的过程中,充沛的资金池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企布局海外的步伐。同时,此次合作也将为东方日升加速开拓海外业务带来坚实的金融赋能。
因此,我们将充分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加快布局光伏储能等前沿领域,并进一步推动储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朝着大容量、大规模的方向发展。而通过此次合作,将为我们加快布局欧美等海外市场提供巨大的资产支持,从而进一步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绿色光伏发电解决方案。
未来,双方还将与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共同就CRC-P研发资助项目达成合作,并在新型储能、智慧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展开合作。对此,王洪表示:非常高兴能就CRC-P项目达成合作,这将为公司今后开发澳洲电站项目提供不可或缺的资金支持。在全球能源加速向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化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正以创新高效技术、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走向海外,并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引领力量相比光伏、陆上风电规划装机目标,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并没有以上二字,这意味着海上风电的装机目标是严格的上限。
解决地方政府和能源局分歧的关键在于平价上网,一旦风电、光伏实现平价上网,更多风电、光伏装机不会增加额外的补贴压力,并有利于加快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基于这一动力,多个省份在光伏审批上创新思路,推出先建先得政策,成为光伏装机严重超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3年之后,风电、光伏审批权从能源局下放到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在具体的产业发展中,能源局仅保留产业规划、战略等职能,也因此,各地的竞争配置办法由各地根据能源局指导自行制定。能源局态度渐趋强硬的标志性事件,是去年光伏的531新政,在2017、2018上半年光伏装机大幅超规划背景下,能源局出台政策大幅收缩补贴额度,被业内成为限制光伏过快发展的硬着陆政策。
广东省在去年8月就公布了海上风电竞争配置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能源局推动风、光产业发展受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目标驱动,以及风电、光光伏是世界能源清洁转型的实现形式,基于此,风电、光伏的十三五规划目标附加以上二字,意为鼓励发展,不设上限。
竞争配置项目仍属于补贴项目范畴,对于竞争配置项目,能源局如是表态:先进推进平价风电项目,暂不进行竞争配置,确需竞争配置的地区,制定竞争配置办法后,需由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报送备案的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确认后方可实施。地方政府超规划发展风电、光伏与能源局鼓励发展风、光的目标一致,但更多风、光项目意味着更多的补贴,与能源局控制补贴缺口的目标相左。在去年关于风电建设的47号文发布日前获得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在本次通知发布前未办齐开工前手续的,均参加竞争配置并通过竞争确定上网电价。能源局是通过手中补贴配置的权力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其中,补贴的压力,成为促使能源局态度愈来愈强硬的一个关键原因。在风电领域,地方政府在海上风电突击核准,乃至在竞价办法中保护电价,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争取更高的海上风电电价,吸引更多开发商来本地开发,进而交换更多投资落地本地。
再比如,去年5月24日,能源局发布关于风电建设的47号文,提出推行竞争方式配置风电项目,要求各地能源主管部门按照能源局发布的《风电项目竞争配置指导方案(试行)》制定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办法。能源局需要保证产业良性发展,并受补贴能力的限制,同时推动产业早日实现平价上网。
对于海上风电,能源局明确表态:2018年度未通过竞争方式进入国家补贴范围并确定上网电价的海上风电项目,其核准文件不能作为享受国家补贴的依据。能源局与地方政府行为不一致源于彼此之间的目标并不一致。